“吃了睡、睡了吃”,是豬最典型的寫照。飼料是養豬戶一項重要的成本開支,但構成這項重要成本的幾種原材料,價格都在“大踏步”上漲??梢哉f,除疫情外,飼料價漲是肉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材料進貨價瘋漲
南寧市一飼料企業的袁老板告訴記者,豬的飼料主要由玉米、豆粕、麥皮、魚粉、添加劑等組成。其中玉米的成分占60%~70%,豆粕占20%左右,麥麩、魚粉和添加劑作為配料和營養料,用量并不多,但大部分原材料都在漲,有的甚至瘋漲。
先說玉米。一家大型飼料廠采購部的李經理說,去年玉米的價格每噸在1400元~1600元之間波動,而今年最高每噸曾達到1920元,一般每噸在1850元左右。
再說豆粕。豆粕的漲幅是最大的,去年每噸在2100元~2450元之間,近段時間最高每噸達到3620元。李經理說,在國際期貨市場里,豆粕的單價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今年7月中旬至8月,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每噸竟漲了1000元。這位經理嘆道:“原材料漲價,我們跟著倒霉。沒有哪家飼料企業可以承受得起如此幅度的漲價!”
在飼料所涉及的原料中,麥麩、膨化大豆及其他添加劑都在漲,只有魚粉的價格在跌,去年每噸9000元左右,今年每噸8000元左右。但魚粉在飼料中占的分量太少了,并且有其他替代品替代。所以,雖然魚粉的價格跌了,但對飼料價格影響不大。
還有運費。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汽油漲價,運費也在漲。從大連到南寧的運費,去年每噸為120元,現在到了220元,近段時間根本沒有船過來,就算貴,都買不回來了。
“漲”掉養豬戶收入百萬元
飼料的漲價對養豬戶影響有多大?市民每買1公斤豬肉將多付多少錢?
記者采訪了多家養豬場,由于計算過程較為復雜,各養豬場得出的答案不太一樣。記者不斷求證后,為求得相對準確的答案,最后將相關資料列給南寧三中的數學老師楊敏。楊老師計算后得出:由于飼料價格上漲,拉動1公斤肉價上漲1.9元~2.6元。而對于規模養豬戶,由于飼料漲價,一年最多損失收入達百萬元。
下面是一家中型規模養豬場提供的一份飼料配制成本清單。單位:噸/元。
品種 去年價格 今年價格 純漲跌(元) 玉米 1600 1870 +270 62% 豆粕 2150 3400 +1250 24% 麥麩 1180 1400 +220 8% 魚粉 9000 8000 -1000 2% 添加劑 5500 6600 +1100 4%
記者了解到,一般來說,豬從15公斤長到100公斤,這期間的料肉比為3.3∶1,即需3.3公斤的飼料,生豬才能長出1公斤的膘(飼料控制得好的規模養豬場料肉比為3∶1;一般養豬場的料肉比為3.3∶1;養豬散戶的料肉比為3.5∶1。此計算取中間數),最后共用飼料280.5 公斤;每頭100公斤的生豬按出邊豬73公斤算。
根據以上養豬場提供的飼料配制成本清單和相關指標,楊老師的計算結果是:合成飼料后,去年每噸飼料價為2002.4元,今年每噸飼料價為2511.4元,每噸漲價509元,漲幅為25.42%。受飼料價格上漲的影響,1公斤豬肉漲價1.96元[(3.3公斤×85公斤×509 元)/(73公斤×1000公斤)]。
另一家規模稍小的養豬場場主周老板,也向記者提供了她的原料成本。她翻出去年和今年的賬本,分別抽出了去年和今年的5、6、7、9四個月同期的數據。記者依照楊老師的計算方法,算出周老板這家養豬場由于飼料價格上漲拉動每1公斤豬肉上漲為2.55元。
需要說明的是,兩者之間的差額,是由于養豬場根據自身情況不同,在原材料配制比例上不同而造成的。另外,養豬規模越大,規模化養殖程度越高,管理也就好,飼料成本就稍低;粗放型養殖的,有一定數量的浪費,飼料成本就偏高。
每公斤豬肉上漲了1.96元是什么概念?對于市民來說,這是個不小的數目,對養豬戶來說更不得了:一頭豬減少收入143.08元(1.96元/公斤×73公斤)。本系列報道《養豬篇》中提到的養豬場場主陳女士,她養一頭豬賺的錢不到170元,143.08元這個數幾乎相當于她養一頭豬的收入。
以周老板的飼料成本來算,因飼料價格上漲,她養一頭豬損失186.15元,“我一年出欄豬8000多頭,飼料價上漲‘搶’走了我150萬元的收入。按一頭豬賺200元來算,我要多養7400多頭豬才賺得回來”。
飼料企業費盡心機找出路
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讓飼料企業大倒苦水:原料大幅度漲價后,他們的日子并不好過。因為原材料的漲價,直接導致生產成本的提高。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大中型養豬場所用飼料,是直接在火車站臺進貨,買回原材料后自己配制的。飼料企業生產的飼料,絕大部分面向各養豬場的乳豬及農村養豬散戶。
一家大型飼料廠的韋老板告訴記者,去年以來,飼料企業一直在低迷中度過。因為豬病暴發,存欄量急速減少,飼料用量也跟著下降,導致飼料企業收入銳減。今年以來,隨著政府鼓勵養豬的各項政策出臺,養豬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飼料行業才慢慢步入復蘇的階段。
該負責人說,去年豬價低迷時,他們過得非常艱難,豬賣不出去,飼料也跟著賣不出去,豬的飼養鏈條出現斷裂。到了今年四五月份,肉價開始上漲,而飼料的價格卻沒有跟上去。直到前不久,飼料才開始漲價。而飼料剛開始漲價時,飼料的各項原料卻在瘋漲?!皾q漲跌跌之間的虧損,飼料企業扛下了大部分”。
還有讓飼料企業頗為頭痛的,就是養豬行業的相關信息。另一飼料公司負責人朱老板說,去年的豬價低迷和疫病暴發,使得不少養豬戶母豬存量減少??梢哉f,養豬行業經歷了一場大的“洗牌”?!跋磁啤边^后存欄的母豬有多少?乳豬又有多少?這些信息,對于飼料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沒有權威部門提供相關數據,全憑飼料廠自己了解,生產多少量,是摸著石頭過河。最擔心生產多了,市場消化不了,造成資金周轉困難。
基于上述因素,目前飼料行業之間的競爭,幾乎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一家大型飼料企業的袁老板說:“如今,各飼料公司紛紛挖空心思想辦法?!彼麄儾粌H努力降低進貨成本、生產成本,從今年春季開始,還在銷售環節紛紛打出新招。比如,免費對養豬戶進行養豬方面的專業培訓;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提醒養豬戶調整養豬數量,讓養豬戶及時規避風險;當預計原材料要漲價時,提醒養豬戶多買一些存放。(唐正芳)
摘自《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