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價格狂飆,大蒜價格暴漲。“豆你玩”和“蒜你狠”,兩句時髦的網絡語言,調侃的背后,暗藏的是農產品價格的危機。是國人對菜籃子工程薄弱的擔憂。
“農民賣菜難,居民買菜貴”。讓“菜籃子工程建設”成為今年國務院文件中出現最頻繁的詞匯。為加強對“菜籃子”支持力度,國務院接連發出了三個指導《意見》。
農產品是我國最早走市場之路、涉及面最廣、從業人數最多、對國計民生最相關的行業。
千家萬戶生產的農產品走上市場一條路,那是一條艱難的天路。在這條崎嶇天道上踽踽而行的,絕大多數是農民。天下最弱勢的群體,從事天下最艱難的行業。這是業內人士對我國農產品逐漸完成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涅槃的感嘆和驚嘆。
維系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是數百個上規模的大市場、數千個沒有規模的小市場、數萬個零售市場和億萬個自發參與的個體運銷商和零售商。
在我們贊嘆中國農民面對苦難的忍耐、為求生存的執著、在創造的路上不畏艱辛,我們應該反省,我們雖然為農民做了很多,但我們應該為農民做得更多!
按照國際慣例,農產品流通設施,都是由政府投資建設,企業化管理運作。而我們國家農產品流通設施和系統建設,基本都是農民自己自發組織,滾動發展,“豆你玩”和“蒜你狠”、“農民賣菜難,居民買菜貴”。這種種表象背后,掩藏的不難發現的是農產品流通渠道和設施建設的國家資本的缺失。設施落后,調控乏力,市場波動,保障不穩,安全難控,蓋因如此。
國辦發〔2010〕1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強調,由農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參加,盡快研究制訂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協調解決“菜籃子”發展重大政策問題。這是國家強化菜籃子工程建設最利好的政策。
心動不如行動。有好的政策,更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
國家投資建設,以大中城市銷地市場和農產品主產地產地市場為骨干的國家農產品大市場體系規劃建設,是核心課題!是當務之急!
在這個體系中,農民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加工技術、電子結算、價格生成和發布信息系統、冷鏈體系、應急儲備系統等,缺一不可。支持這些體系,除了政策引導,更要觀念的更新,技術的提升,資金的投入。
這個體系很重要,也很龐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應該從何處著手?從哪里起步?
民以食為天,國家農產品大市場體系建設,應該是天字號工程。要完成這樣的偉業,傾國家之力,要有國家政策引導,資金投入,更要有觀念更新,科技引領,人才儲備,上下一心。該是國家傾全力建設“國家農產品大市場體系”的時候了!
新發地與新希望攜手打造“首都國家農產品大市場”體系示范市場。面對國家農產品市場總體設施落后,運行機制的脆弱,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首都北京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董事長、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璽與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在人民大會堂果斷喊出了最強音。
新發地是首都人民的“大菜籃子”和“大果盤子”,占地1500多畝,年交易額已突破300億,是北京乃至華北農產品供給保障的最重要基地和平臺。新發地市場農產品的價格、安全和保障,是首都乃至全國農產品的風向標。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多次親臨視察新發地,足以佐證新發地市場在國家菜籃子工程建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新希望集團是中國最大的農牧企業和民營企業之一,秉承“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理念,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擁有400家企業和6.5萬名員工。是國家“菜籃子”工程建設中,最大的肉蛋奶供應商之一。
新發地與新希望攜手,可謂“雙新、雙農”合璧,在格局上互補增值,延展產業鏈、實現對外擴張、提升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水平。他們決定,以“新發地、新戰略、新希望、新突破”為導向,以蔬菜業務股份制改造并率先上市融資,逐步實現整個市場業務上市的最終目標,依靠國家對農產品流通的政策支持和資本市場的資金優勢,通力打造以“保供給、保安全、保通暢”為宗旨的“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首都國家農產品大市場”暨“北京國際商貿中心(新發地)農產品物流園區”。最終引領“國家農產品大市場體系”的全面建設和發展,可喜可賀!
近日傳來,首都最大的農產品市場——北京新發地農產品股份公司攜手中國最大的農牧企業——新希望集團戰略合作的消息。
僅僅是兩個知名大企業的聯手,不足以吸引眼球。值得關注的是,這兩個知名企業聯手,發誓讓新發地農產品市場脫胎換骨,打造“首都國家農產品大市場”,主動請纓要做國家“菜籃子”工程建設的領軍企業。要同步打造“新發地現代農產品物流園”,在正在建設的“北京國際商貿中心”商圈中,率先占領“農產品頻道”。
這樁資本聯姻的雙方都是我國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都是從上世紀80年代就扎根“三農”,務實耕耘,在各自領域都發展成一面旗幟,此次走到一起可謂門當戶對,珠聯璧合,堪稱中國“三農”領域的一件喜事。
農業企業從未像今天這樣引人注目,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都是“三農”問題,CPI隨著農產品的價格的波動已經普及到了大多數的老百姓,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農業正不斷吸引著國際資本的注意力,四大糧倉和許多國際知名投資基金在種子、食用油等很多領域都已捷足先登。此次雙方的強強聯手,優勢互補,實現大基地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促進農產品產銷一體化和大流通格局,可謂著眼長遠,目標遠大。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信心滿懷,“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實現雙方的優勢資源互補,取得戰略合作的成功,建成國家大市場和北京現代農產品國際物流中心”。
今日新發地肩扛民生重擔
當初,一個農民帶領幾個農民,在北京的城郊結合部辦了一個小型農貿市場,解決了當時農民賣菜難的問題;20多年后,這個農民帶領一大群農民把過去的農貿小市場辦成了國內外聞名的農產品大市場,成為首都人民離不開的“大菜籃子”和“大果盤子”;成為首都最大的“菜籃子”工程。這個農民也成長為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的牽頭人,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這就是張玉璽,這也是新發地歷史寫照。。
新發地扼守北京的南大門,京開、京石,四環、五環路相擁,蔬菜、水果生產基地大多處于南方,主要通過京開、京石進入北京市場,同時又處于離市中心30分鐘生活圈,市區的采購配送十分便捷,位于北京的區位優勢及四通八達的交通決定了其發展農產品市場的條件得天獨厚、不可復制。在強烈的市場競爭中,新發地能一枝獨秀,可以說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必然的選擇。
2009年美國權威機構發布的中國最有品牌價值的100個消費品品牌中,“新發地”市場名列第81位,列北京市第16位,品牌價值達19.05億元。
我國農業生產的分散特點決定了農產品批發市場將長期處于農產品流通體系的主體地位。北京作為祖國首都和有著3000萬居住人口的特大型世界城市,蔬菜的自給率很低,它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必須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規范發展,以全國多層次的蔬菜基地為基礎,以新發地這樣的中央批發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為樞紐,區域批發市場和城鄉農貿市場為配套,以連鎖超市和便民店為主體的“菜籃子”產品流通模式。
目前新發地占據了北京蔬菜水果的“總經銷”角色,與首都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被評為“影響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企業”。在硬件設施上,新發地經過20多年的苦心經營和建設,擁有大量系統化的物流和基礎設施,其中大批量的氣調庫為農副產品尤其是水果保鮮提供了完善的保存條件。市場已經逐步跨越露天時代,一座座現代化的交易大廳整齊有序排列,按照農產品交易和物流規律設計了合理的行車路線和導向標識系統,穩定的收費和管理系統、消防系統、安保秩序管理、衛生管理、監測系統、緊急事件應急響應機制等一些列配套的管理保證了日均3萬車流量的穩定運營。
明天新發地撐起國家大市場
歷史總是暗合了某種輪轉的相似性。“以人為本”鄭重而神圣寫入中央文件。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蔬菜價格等“菜籃子”,在眾多民生問題中是必然的熱點問題,一輪輪利好的政策東風便接踵而至。今年3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菜籃子”工程的意見》,7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保證供應和穩定菜價的“國六條”,8月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如此密集的政策出臺,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來之不易的艱辛發展讓新發地市場與時俱進、居安思危,力爭借力國家政策的東風,探索建設與北京“世界城市”相適應的發展道路。針對新發地市場目前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諸如交易環境和方式陳舊、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周邊交通狀況擁堵和配套綠化設施等,結合北京整體定位和規劃,新發地市場不僅下決心徹底解決,改變提升市場形象,而且解放思想,超前規劃,提出了建設與北京“世界城市”定位相適應的“菜籃子”工程:“首都國家大市場”和“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現代農產品物流園”,形成原產地、大市場和遍布京城的“便民連鎖菜店”的有機體系。實現中央要求的“從田頭到餐桌保供給保安全”,減少中間環節,利農民惠市民的國家農產品市場流通新格局新體系。
市場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現代化的秉承傳統交易的“綜合交易中心”和“提升現在、開辟未來”,集現代農產品展示加工配送于一體的“綜合商務中心”,對整個市場進行總體規劃、配套環境治理、景觀綠化改造、區域改善、建筑業態設計包裝與低碳節能、導向標識與招牌統一設計定位、物流規整等現代化改造。
推進電子結算,為經營業態升級奠定基礎。即將開業的電子交易平臺,為大宗農產品交易提供解決方案,通過重構供應鏈創造新價值。擴展電子商務,構建虛擬網上市場,建立與信息時代適應的農產品交易方式。
完善一整套的質量安全檢測系統、監測與預警系統、質量追溯系統等全供應鏈的安全保障體系。規劃建設大規模冷藏保鮮設施和冷鏈物流體系,延伸業務鏈條強化深加工和物流配送服務。改善垃圾回收和衛生管理體系。從基礎設施、管理和技術上進行升級改造,力爭建立靈敏、安全、規范、高效的“菜籃子”產品和物流平臺,成為環境一流、設施一流、人才一流、服務和品牌一流的全球知名農產品市場,成為花園式、立體化、高科技、多功能的國內農產品市場的示范樣板。從田頭到餐桌的現代手段的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系統,正在與海南、浙江、云南等農產品主產地聯手實施應用。一座座以主產省為單位的各地特色農產品交易大廳在市場拔地而起。
目前便民連鎖菜店已經有100多家,力爭在三年內達到1000家,最終2400家,統一建設、裝修、標識,統一采購、配送、定價、結算、信息系統、運作管理、質量標準。構建自有生產基地、現代市場物流中轉配送、加工檢測包裝、社區便民菜店的全供應鏈“菜籃子”工程解決方案,保證蔬菜產供銷和價格穩定。
全力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對新發地周邊環境進行治理,提出建設“環形高架橋”的創造性構想,統籌規劃解決交通環境等系列問題。立足北京,輻射全國,面向世界,通過“內升外擴”戰略,帶動北京二三線市場和周邊區域市場的升級改造。在北京周邊省市蔬菜主產區建設500萬畝自有供應基地,基本解決北京蔬菜供應安全問題。采取承租、托管、控股、參股等方式,在北京周邊重要蔬菜產地建設一批產地市場,形成產銷無縫對接的格局。力爭成為規范的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探索標準化的規范管理,進行管理輸出,成為北京“菜籃子”工程的名片和世界知名的農產品市場品牌。
在統籌推進新一輪首都“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新階段,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蔬菜產供銷和價格穩定的精神和七項措施,新發地市場將起到事關全局的貫穿性作用。
在新發地市場的中軸路上,“天下大農”的牌樓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