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右三)、湖北省副省長趙斌(左三)、宜昌市委副書記李亞隆(左一),在夷陵區委書記熊偉(右二)、鴉鵲嶺鎮黨委書記、鎮長汪宏斌(右一)的陪同下,聽取宜昌市萬發畜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萬世兵(左二)對合作社標準化建設匯報。
金秋時節,200多名參加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驗交流會的代表在國家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湖北省副省長趙斌的帶領下,乘車來到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參觀了宜昌萬發畜牧專業合作社。
消息傳出,荊楚大地為之震動,一幫“泥腿子”辦的合作社,靠什么吸引了部長、省長和來自全國的合作社代表?
“群雁高飛頭雁領,萬世兵、史光權等聯合發起新辦的宜昌萬發畜牧專業合作社,總投資2600萬元,建成年交易肉豬30萬頭、年交易仔豬50萬頭、年加工仔豬30萬頭的規模化、標準化交易中心,他們為把鴉鵲嶺鎮打造全省的牲豬營銷大鎮、全省的生豬養殖強鎮和渝東鄂西的牲豬交易重鎮作出了突出貢獻!”鴉鵲嶺鎮黨委書記、鎮長汪宏斌一席話,解開了人們的心結。
整合資源建設高標準仔豬交易市場
夷陵區鴉鵲嶺鎮地處江漢平原西陲,與當陽市接壤,素有“魚米之鄉”、“果蔬之鄉”、“宜昌糧倉”的美譽。就是這個農業生產大鎮,家家戶戶、世世代代都有養豬的習俗。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養豬產業在鴉鵲嶺鎮漸成氣候,形成產業。1998年,鴉鵲嶺鎮辦起了萬頭養豬場,生豬的養殖規模驟然增大。而在此前,全鎮的生豬銷量還不足1萬頭,且銷售渠道單一,銷售半徑不到100公里,更沒有形成成熟的銷售網絡。
萬頭養豬場建成后,養豬場的3000多頭母豬,一年要產下豬仔15萬頭左右,原有的銷售方式已完全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由于市場渠道堵塞,仔豬銷不出去。嚴峻的市場形勢,急壞了當地政府和養殖農戶。在2008年12月以前,全鎮的仔豬交易為零散式分開經營,其經營場地均在公路沿線,各自為陣,臨街為市,由于場地的特殊性,經營的隨意性和業主的自我性,導致了經營無序,管理混亂等現象,也導致了集鎮規模建設壓力加大,交通安全隱患突出,環保投訴時有發生。針對這一現實,鎮委、鎮政府決定對生豬市場進行資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