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和方法
(1)試驗條件。試驗池選擇在周邊無任何污染的喬龐村漁場,池塘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建設,屬老舊池塘,面積為10畝,水源為地下水,池塘淤泥為30cm左右,進水系統暢通,排水靠潛水泵。配有投餌機、2.6kw微孔增氧機1臺以及潛水泵等。
(2)清塘與施肥。將池塘水排至池底只留不足10cm的水,用生石灰每畝200kg全池潑灑,并趁熱攪動底泥,以達到充分殺滅病害生物及增加肥效的目的。一周后加水至50cm以上,同時每畝施發酵的雞糞500kg。
(3)“夏花”投放。福瑞鯉“水花”在5月初從銀川引進,經過25~30天的培育,達到0.7~1.0cm的夏花魚種。然后進行分池飼養,以培養各種不同規格的秋片魚種。配養的花鰱和白鰱是由湖北荊州運來的“水花”培養成的夏花魚種。魚種下塘時是肥水下塘,即池中應有充足的枝角類、橈足類以及搖蚊幼蟲。詳見表1。

(4)魚種馴化。魚種入池后第7天在餌料臺前及兩側堆料,幾天后即在餌料臺前定時慢慢投料并同時敲擊物體進行條件反射訓練,幾天后魚種即開始上浮搶食。
(5)魚種投喂。選用正大牌飼料按照“四定”投餌方法進行投喂。7月10日前用破碎料投喂,一天投喂5次,之后改為直徑1.5mm的飼料,每天投喂4次。到8月10日改為直徑2.0mm的飼料,8月25日之后改為每天投喂3次。
(6)日常管理。水質調節。6月20日前水深為0.8~1.0m,隨著水溫逐漸升高將水深加至1.3~1.5m。7月之后要定期補水,每半月到20天補水1次,每次20cm,保持水質的“肥活爽嫩”。每天早晚巡塘,根據天氣變化隨時觀察水質的變化情況和魚的吃食情況,及時做出調整。進入7月底后夜間必須巡塘,除防逃防盜外,還要在凌晨2~4點開啟增氧機,嚴防“浮頭”。做好日志,準確記錄魚的吃食量和次數,記錄試驗各階段的氣溫、水溫以及天氣變化情況。
(7)魚病防治。貫徹防重于治的原則,以預防為主,定期對食臺、飼料庫進行消毒,保持庫房的清潔和干燥,杜絕飼料變質發霉。從調節水質入手,在保持水質肥爽的同時,用復合微生態制劑(EM復合菌)進行水質改良,提高藻類的優勢種群,減少病原菌的繁殖,降低了有害藻類(如藍藻)爆發的機率。由于從源頭上把關,保證了魚類優質的飼料和很好的生存環境,所以魚類生長良好、體質健壯,在全年的養殖過程中未使用任何藥物。
2 結果
從2013年6月10日投放夏花魚種到9月15日出池,共產出福瑞鯉400kg/畝,合計4000kg;鰱、鳙67.5kg/畝,計675kg。詳見表2。

2014年和2015年作為池塘主養福瑞鯉的重復試驗與2013年的養殖方法完全相同,放養量和規格及放養比例也完全相同,養殖結果也基本相同,不再重復描述。3年中由于水質調節和魚病防治工作做得較好,未發生任何寄生蟲病和病毒性病。只是在2015年夏季試驗池產生了大量的藍藻,對魚類的生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后來經過換水,魚類恢復了正常攝食。
3 小結
從上述3年的養殖情況看,福瑞鯉較普通鯉相比生長速度快,而且個體生長速度較一致,是普通鯉的1.2倍、建鯉的1.134倍。福瑞鯉耐鹽堿、抗病力強,在三年的養殖試驗中均沒有發生疾病,也沒有使用任何預防性藥物。而且養殖技術簡便,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一個優良品種。福瑞鯉遺傳形狀穩定,而且性成熟較晚,又是眾多鯉品種中的姣姣者,在“大水面”中放養也能夠形成比較穩定的優勢種群。因此不僅適合池塘養殖也適合湖泊、水庫等水面的放養。
(內蒙古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段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