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飼料安全問題攸關食品安全,做好監管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本文針對飼料企業的安全管理,簡要闡釋了我國飼料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了對飼料生產經營環節監管工作的改良策略,旨在為我國飼料工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助力,確保飼料質量安全,保障畜產品以及食品安全。
飼料,是畜禽魚等動物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是養殖產業的最前端, 關系到養殖業能否持續發展, 關系到畜禽水產品質量是否健康安全。飼料質量的安全性對養殖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響,實現飼料生產、流通和使用各環節的安全監管標準化改革,是有效解決相關問題的重要手段。
1 飼料的生產經營現狀及存在問題
飼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部分企業片面追求生產效益和增長速度,忽視了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影響飼料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十分復雜,企業對其采購、倉儲、加工、品控、運輸等環節中都存在標準化建設缺位的現象。且由于飼料經營門檻低,投入少,經營主體迅速擴張,存在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現象。大多數飼料經營門市條件較差、場地小、飼料堆放混亂,倉庫條件簡陋,貯存環境差,制度不健全,缺乏完整的供貨商檔案資料和詳細的產品購銷臺帳。從業人員素質低,法律意識淡薄,存在違規經營和擾亂飼料市場行為。嚴重影響了飼料工業和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2 構建標準化管理和監管實現產品質量安全目標
根據當前養殖業的發展狀況,我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連續制定和修訂了一系列涉及飼料安全問題的法律法規及標準,實現飼料企業管理和監管的標準化。同時,建設飼料安全評價工作基地以及飼料安全狀況監督信息網,改良飼料物質成分檢測技術,強化飼料行業自律和標準化管理,落實企業質量安全管理責任,以促進飼料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堅持監督執法與服務指導協同推進,建立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切實保障飼料產品質量安全,為畜產品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第一,基于飼料行業自律和標準化管理角度,要嚴格執行《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等相關配套法律法規規定。飼料生產企業要全面實施《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落實生產者主體責任,促使企業重視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問題,認真組織開展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對其采購、倉儲、加工、品控、運輸等環節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實現從原料入廠到成品出廠的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及時發現并消除各種風險隱患,從源頭上把好質量安全第一關。培育規模飼料生產經營示范企業,嚴格制定示范創建標準,以示范企業為標準和榜樣,組織開展培訓和宣傳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法律意識和專業水平,充分發揮示范企業的帶動輻射作用,規范生產經營行為。
第二,從監管服務角度,首先,各級政府監管機構要依法行政,協調好各個主管部門之間的工作關系,使他們在工作職能上能夠實現相互配合,使飼料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能夠形成完整的體系,切實發揮其應有的震懾性作用。其次,飼料行業的相關管理部門,要實施《飼料質量安全規范》與行政許可、市場監測等工作結合起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緊密銜接、相互補充的飼料行業管理新機制,促進飼料生產企業和動物養殖企業開展標準化技術體系的建設,建立行之有效的飼料安全事件預警機制以及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力爭將飼料安全事件的發生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再次,要建設服務型政府,暢通溝通渠道,搭建交流平臺,第一時間了解行業動態和質量安全隱患事件信息,及時解答企業提出的技術和管理問題。
第三,從技術角度,要充分使用“飼料安全工程”構建的技術工作平臺,有效調動飼料安全性以及物質成分檢測機構的工作積極性,創新服務思路,積極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社會第三方機構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服務。要不斷鼓勵飼料檢驗機構,利用自身具備的技術以及信息優勢,開展飼料安全狀況快速檢驗方法的創新以及改良工作,并制定出相對應的技術實踐標準。要對客觀環境中可能影響飼料安全狀況的因素進行充分的關注,并找尋針對性的檢測以及應對處理技術。飼料檢驗機構應當充分增強自身人員隊伍的建設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制度,以便穩定而有效地發揮自身的預期工作效能。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飼料草種監督檢驗站 樊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