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畜舍朝向對接受日照與舍溫的作用
(1)南北朝向。畜舍縱軸與當地子午線垂直,呈東西延長形式。我國寒冷地區,冬季為了充分利用陽光,提高舍溫,多采用坐北朝南、東西延長的畜舍形式。這種形式的畜舍由于冬季太陽高度角較低,陽光射入舍內較深,家畜可接受較多太陽輻射熱,同時可提高舍溫,改善畜舍小氣候。夏季由于太陽高度角較高,陽光射入舍內較淺,故有防暑作用。所以這種朝向容易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2)東西朝向。即畜舍縱軸與當地子午線一致,呈南北延長形式。這種朝向在東、西兩側墻面接受日照的情況相同,冬至日舍內還能得到1~3小時的日照。但冬季的正午前后反而得不到陽光。西向畜舍夏季西曬更會造成舍內溫度過高,冬季又不利于提高舍溫。如果必須采用這種類型,應科學合理設計外圍結構,以彌補以上不足。
2 畜舍朝向與主風向的關系
選擇畜舍朝向,在考慮日照的同時,還應注意本地區的主風向。因為主風向能影響冬季畜舍熱損耗程度及夏季畜舍的自然通風狀況。我國幅員遼闊,地處北緯20°~53°,地理位置跨度較大,并且受亞洲東南季風區的影響,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多東北風或西北風。因此,畜舍朝向應選擇南偏東或南偏西,東北地區以南偏東15°~25°為宜。
3 畜舍的采光
光照不僅影響家畜的健康和生產力,而且影響管理人員的工作條件和工作效率。為了使舍內得到適宜的光照,通常通過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來實現。
(1)自然采光。畜舍自然采光與采光系數、入射角、透光角等有關。采光系數是窗戶的有效采光面積(窗玻璃的面積,不包括窗框)與舍內地面面積之比。
采光系數因家畜種類、不同生理和生產階段而有差異。各種畜舍適宜的光照系數特性:成禽舍1∶10~20、雛雞舍1:7~9、種豬舍1∶10~20、肥豬舍1:12~15、奶牛舍1:12、肉牛舍1∶16、犢牛舍1:10~14、成年綿羊舍1∶15~25、羔羊舍1:15~20。畜舍南北窗面積的比例,應根據當地氣候確定,然后再考慮光照均勻和房屋結構對窗間寬度的要求,南方地區為1~2:1,北方地區為2~4∶1。入射角即窗戶上緣外側與地面中央一點的連線與水平面的夾角。入射角大,采光好,一般不小于25°。從防暑和防寒方面考慮,夏季不應有直射陽光進入舍內,冬季則希望能照射到畜床上,為此應合理設置窗戶與屋檐等。即當窗戶上緣外側(或屋檐)與窗臺內側所引直線同地面之間的夾角小于當地夏至日的太陽高度角時,就可以防止夏至前后直射光線進入舍內;當畜床后緣與窗戶上緣(或屋檐)所引直線同地面之間的夾角大于當地冬至日的太陽高度時,就可使冬至前后太陽光直射在畜床上。透光角又稱開角,是指由畜舍地面中央一點向窗戶上緣外側和下緣內側所引兩條直線間的夾角。畜舍的透光角要求不小于5°。透光角越大,越有利于采光。為了增大透光角,除提高屋檐和窗戶上緣高度外,還可適當降低窗臺高度,并將窗臺修成向內傾斜狀。如果窗臺過低,會使陽光直射在家畜頭部,對家畜不利。特別是大家畜的畜舍,窗臺的高度以1.2~1.5m為宜。
(2)人工光照。光源:為了保證畜禽在白晝和黑夜都能夠得到充足的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可使用白熾燈或熒光燈作為人造光源。 照度要求:第一,照度要足夠。應滿足畜禽最低照度要求,一般畜舍照度為10Lx,肉雞和雛雞舍5Lx即可。第二,照度要均勻。為了使舍內的照度比較均勻,應適當降低每盞燈的瓦數,增加舍內的總裝燈數。雞舍內設置白熾燈時以40~60w為宜,不宜過大。燈的高度直接影響地面附近的光照強度。通常在燈高2m,每0.37㎡雞舍1w或每平方米雞舍2.7w,可得到相當于10Lx的照度。多層籠雞舍為使籠底有足夠的照度,設計時照度應稍高一些,一般為3.3~3.5w/㎡。白熾燈安裝高度和間距要適宜,燈與燈之間的距離應為燈高的1.5倍。舍內如果裝設兩排以上燈泡時應交錯排列,靠墻的燈泡同墻的距離應為燈距的一半。其他要求:第一,盡可能設置燈罩,光照強度可增加50%。避免使用上部敞開的圓錐形燈罩,因為它的反光效果差,而且將光線局限在太小的范圍內,一般應用平型或傘型燈罩。第二,可設置可調變壓器,使燈在開、關時有個漸亮、漸暗過程。第三,雞舍燈泡不可使用軟線吊掛,以防被風吹動引起雞群受驚。
人工照明的另一目的還在于保證畜禽所需的光照時間。第四,雞舍內可安裝光照時間控制器,根據家畜不同發育階段調整光照程序。第五,保持燈泡的清潔度,臟燈泡發出的光約比干凈燈泡減少1/3。
(張麗 黑龍江省富錦市畜牧獸醫局;朱運佳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東風區建國鎮畜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