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農業部印發《國家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治指導意見(2017-2020年)》《國家豬瘟防治指導意見(2017-2020年)》,對豬場藍耳病和豬瘟的凈化提出明確要求。
藍耳病防控目標:到2020年底,全國核心育種場達到凈化標準(即連續24個月以上無臨床病例,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野毒感染病原學和抗體檢測陰性);其他養殖場(戶)達到穩定控制標準(即連續 12個月以上臨床發病率≤5%)。
豬瘟防控目標:到2020年底,全國所有種豬場和部分區域達到豬瘟凈化標準,并進一步擴大豬瘟凈化區域范圍(凈化是指連續24個月以上種豬場、區域內無豬瘟臨床病例,豬瘟病毒野毒感染病原學檢測陰性)。
看到這份指導意見,你是否跟小編一樣,嚇的我瓜子都掉了……
農業部此次所圖甚大,想要在三年內實現核心育種場藍耳病達到凈化標準:
連續24個月以上無臨床病例?。ㄟ@個可以有)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野毒感染病原學和抗體檢測陰性!
眾所周知,藍耳病是目前困擾全球豬場的最主要豬病,豬群普遍帶毒。
有數據統計,2014年-2016年美國豬場藍耳病感染陽性率也高達60%-80%。
即使是歐美等發達國家,也只能在原種豬場實現區域凈化。
以目前中國的國情,真的準備好了嗎?
豬群普遍帶毒
南京農業大學姜平教授監測的數據顯示,2016年藍耳病毒血清抗體陽性率高達81.39%。
病毒檢查陽性率從2013年的27.87%,逐年上升到2016年的81.39%。表明中國豬群依然普遍帶毒。
野毒無法區分
除了群體帶毒,陽性率居高不下之外,無法區分野毒還是疫苗毒,也是凈化面臨的主要難題。而鑒別野毒,是凈化的前提。
華南農業大學張桂紅教授曾談到,從病原學角度講,目前可通過基因測序的方法鑒別疫苗毒還是野毒。
但基因測序費用不菲,而且也有報道稱臨床發現與JXA-1R株疫苗株高度同源的致病毒株,因此想要達到分清野毒還是疫苗毒,以此來判定野毒陰性,難度非常大。
目前已知藍耳苗毒株中,只有TJM-F92株,由于基因缺失,可以通過PCR鑒別出來。
HuN4株毒株的雙標記疫苗也在研發當中。
雖然花費大一點,方法復雜一點,鑒別病原還是基本可以做到的。
但野毒抗體的鑒別,目前這個臣妾真的做不到?。?/SPAN>
具體的免疫預防措施中還提到:
“各地要根據流行狀況和風險評估結果,及時制定實施本轄區的免疫方案,并做好免疫效果評價。必要時,可將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納入本省(區、市)強制免疫病種補助范圍。
養殖場戶要根據不同防控階段,制定實施免疫方案,逐步實現從免疫控制到免疫退出。穩定控制階段,國家核心育種場禁止使用活疫苗;其他養殖場戶應根據流行毒株監測結果,科學使用活疫苗。凈化階段,在嚴格落實生物安全措施前提下,退出免疫。”
滅活苗只有一種
在無法區分野毒的情況下,能否通過免疫滅活疫苗實現凈化呢,這樣能夠產生抗體,但又不會引入活毒。
寶典君查了一下中國獸藥信息網,發現在三十多種琳瑯滿目的藍耳苗當中,幾乎全部都是活疫苗,滅活疫苗只有一種CH-1a株。
陰性種豬,引種回來怎么辦
除了藍耳病凈化本身存在的諸多困難,大環境的感染壓力,也不容忽視。
即使實現了原種場的藍耳凈化,那么引種企業怎么辦?
陰性豬買回來還是要打苗、馴化,那么原種場凈化的意義到底有多大呢?
雖然存在這么多困難,但農業部對豬場疾病凈化工作越來越重視,這是非常好的趨勢。
畢竟,任何一種疾病的凈化和清除,都需要國家層面非常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單純依靠豬場本身,是無法持續長久的。
美國凈化偽狂犬用了10年時間,中國需要多少年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