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新說,東北民豬作為國家級保護地方豬種,是十分寶貴的遺傳資源。民豬的部分必需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和亞麻酸等成分,均為引入豬種的2倍以上。尤以肌間脂肪含量較高、口感香嫩潤滑最為突出。但同“洋豬”相比,民豬在飼料報酬、飼養周期、瘦肉率等方面尚存一定差距。
“本土種豬的保護和培育,直接關系到我國生豬產業安全和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但它又是一項周期長、見效慢、外部效應明顯的種質戰略事業,單純依賴市場,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對此,杜宇新建議,請國家農業農村部牽頭,結合“十四五”規劃綱要,制訂東北民豬種業振業規劃,并組織東北三省設立民豬遺傳資源保護區(目前全國共有地方豬保護區7個,東北尚屬空白)。請國家科技部牽頭,設立科研專項,加大民豬種質資源研究與創新力度,集中力量、協同攻關,盡快突破瓶頸制約并完善配套技術。請國家有關部門牽頭,設立本土生豬種源保護基金,從進口豬肉稅收中提取一定比例,專項用于本土生豬種源的保護與培育。給予適當政策扶持,引導和支持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東北民豬的保護與開發。
杜宇新建議,堅持保種、育種、利用協同,企業、科研、政府協力,共同促進民豬資源的保護、研發與利用,確保我國生豬養殖產業安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美味豬肉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