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于江西農大的熊培鑫,曾在雨潤集團負責養殖,如今在陜西潤民達康食品有限公司任養殖部總經理。有著二十余年行業經驗的他,在實踐中力圖謀求中小養殖戶與集團規模廠的平衡,在他看來,“差異化養殖”或是雙贏的一條路徑。

潤民達康食品有限公司養殖部總經理熊培鑫
殘酷現實下的實踐探索據了解,熊培鑫所在的潤民達康食品公司,產業鏈從飼料、養殖、屠宰到分割專賣實現閉環,現在年出欄25萬多頭生豬,除了公司自有的育肥場外,還與當地13家農戶進行合作,目標年出欄60萬頭并針對西安市場形成區域性品牌。

潤民達康食品公司擴繁場實景圖
熊培鑫以合作的農戶為例,“在普通豬能賺150元/頭時,高端豬毛利則在250元以上,最高能到400元/頭!且公司在回收時都會有保底價能保障農戶收益。”另外,高端豬肉價格受行情影響波動較小,一旦形成品牌,農戶也能長期獲益!合作模式的探索,是為了應對如今中小規模場面臨的外部環境及本身局限的多重考驗:一方面,中國生豬產能從2021年開始就從緊平衡進入過剩階段,目前生豬產能遠超7億頭的消費需求,弱小產能在激烈競爭中注定面臨淘汰。另一方面,各大豬企大舉布局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
“盡管就公布的養殖成本來看上市企業也在虧損,但隨著智能化模式產生的效益擴大,未來企業4-5元的目標一旦實現,沒有融資、采購等優勢,在去產能的階段中小規模場很難去競爭。且企業盡管顯示成本8.5元,除去固定資產等實際現金流成本只需7元左右。所以在智能化完全普及前我認為中小規模場還有5年的時間,要抓緊時間轉型。”熊培鑫如是說。
轉向誰?如何轉?近年來消費升級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中國經濟的發展造就4億以上龐大的中層階級,據悉2022年全國恩格爾系數是30.5%,接近富裕國家水平,代表人民的消費能力進一步提高。
所以,搶占中高端賽道、選擇新的消費人群或成為中小規模場的另一出路。
變則通,通則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質的要求也在改變。肌間脂肪的含量密切影響著豬肉的風味、多汁性和適口性。熊培鑫介紹到:“口感好的雪花肉一般肌間脂肪含量最少在3%以上,而目前普通的外三元大概在1.8%左右,口感較粗糙,吃起來不細嫩也不香。”
因此,在熊培鑫的構想中,未來每個區域要以肉質為導向(對標目前以生產成績為導向)培育新品系,從而形成區域品牌面向一定消費人群。中小規模養殖戶與企業合作,飼養由企業研發的肉質好、高繁殖性能、中等生長速度、瘦肉率在55%左右、抗病力強、低營養要求(耐粗飼)、皮毛黑色的保育仔豬品種,以500~1000頭規模為宜進行林地放養,使其能有充足的活動空間和運動,保障豬肉品質,最后進行統一的定價回收進行后續屠宰加工。
“差異化養殖”的重點在于肉質的提高,所以除了豬只本身兼備土豬和外來品種的優點外,一定的活動區域是必備條件。“1頭豬3-5㎡的活動范圍是最基礎的要求,有些高端豬甚至1畝地只養5頭豬!要能接觸自然和陽光,充足的運動增加了機體中肌紅蛋白的濃度和攜帶氧氣的能力,這可以保障豬的肌肉肉色良好,蓄水力強,肉質緊實,提高豬肉品質。”熊培鑫進一步闡述道。
為什么要和企業合作?熊培鑫給出解答:“獨立育種需要大量資金,這對中小規模廠是件很困難的事,讓大企業、國家核心育種場和科研單位去做,通過將每個地區不同的本土豬和外來品種雜交,彌補瘦肉率低的不足,現在做的比較好的有四川巴山黑豬、湖北硒都黑豬等。同時,上市企業有一定的資源優勢和品牌效應,可以更快速地結合本土特色打造區域性品牌,實現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