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日趨激烈、處于轉型關鍵期的乳制品行業,迎來乳業龍頭財報的重磅發布。4月29日,伊利股份發布了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其用數字的確定性回應了市場期待。
“經營規模與經營質量雙領跑”,可謂伊利股份此次財報的核心要點。2024年年報顯示,伊利股份以“亞洲乳業第一”的體量,交出了一份營收突破1157.8億元、凈利潤增長12.2%的年度答卷。
此時的乳制品行業,又一次站在產業變革的臨界點。其不再單純注重規模擴張,價值提升才是競爭追逐的大方向。身為中國乳業龍頭,伊利股份的財報讓外界看到其經營韌性,同時更折射出中國乳業轉型升級的深層邏輯。
經營規模與質量“雙領跑”
當下,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乳制品市場,并且已經形成乳企龍頭、區域性乳企以及地方性中小乳企并存的市場格局。
該產業的發展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伊利股份的前身也誕生于彼時,可見其是我國少有的穿越多個周期,秉承“長期主義”基因的乳企龍頭。
過去的一年,宏觀經濟波動與行業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伊利股份作為唯一營收超千億的中國乳企,再一次實現了經營質量與股東回報的“良性共振”。
財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57.80億元,剔除商譽減值后,凈利潤同比增長12.2%至115.39億元。
2025年一季度的財報數據中,凈利潤更是亮眼。據財報,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30.18億元,同比增長1.35%;扣非歸母凈利潤46.29億元,同比增長24.19%。營收和凈利潤兩個指標,呈現逆勢雙增態勢。
更多數據正在佐證著“經營規模與經營質量雙領跑”這句話。
據財報,去年其毛利率提升131個基點至34.03%,這背后顯然是產品結構優化與供應鏈效率提升的結果。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其經營現金流凈額同比增長18.86%至217.4億元。該數字已大大超過凈利潤規模,意味著其造血能力的實質性提升。
費用管控方面,去年其管理費用率同比下降23個基點至3.86%,銷售費用率在2025年一季度更是驟降152個基點。
上述“刀刃向內”的降本增效措施,使公司凈利率明顯提升。通過主動調整,2025年將是伊利股份輕裝上陣、邁入新增長軌道的一年。
若經營質量是硬幣的一面,則股東回報是硬幣的另一面。多年來伊利股份一直推動實現兩者“良性共振”效應。
經營質量的提升,正轉化為股東價值的創造。91.4%的擬分紅比例疊加20億元回購計劃,去年伊利股份股東回報總額超過歸母凈利潤,這在A股消費板塊堪稱現象級表現。
從資本市場的長期視角觀察,伊利股份上市以來累計分紅508億元,這實質構建了“業績增長-現金流充裕-股東回報提升-估值中樞上移”的正向循環機制。這種良性互動在2025年一季度得到延續:在營收微增1.35%的情況下,扣非凈利潤實現24.19%的高增長,印證了其利潤釋放通道的打開。
全品類矩陣的生態化演進
伊利股份的業務版圖,多年來已逐漸形成“基礎乳品+戰略新品+未來食品”的三層產品架構體系。
據財報,液體乳去年基本盤穩固,其以750.03億元的營收規模穩居行業第一,且規模優勢持續擴大。
液體乳去年看似增長平穩背后,結構升級暗藏玄機:高端低溫白奶30%的增速,印證了新的消費趨勢;金典品牌持續深化有機定位、安慕希持續領跑常溫酸奶賽道,驗證了大單品的長生命周期價值。
第二增長曲線布局,是伊利股份的另一重頭戲。據財報,伊利股份的奶粉及奶制品營收為296.75億元,同比增長7.53%,再創歷史新高,奶粉整體銷量穩居中國市場第一。
其中,金領冠的雙位數增長,與成人奶粉業務的穩居行業第一,兩者形成共振。特別是“牛羊并舉”戰略下,羊奶粉穩居“羊奶粉市場銷量與銷售額全球第一”,成功卡位高端細分市場。
冷飲業務去年實現87.21億元的營收背后,是場景創新的成功實踐。綺炫炫玲瓏通過“一口食”設計切入辦公零食場景,將冰淇淋消費頻次大大提升;巧樂茲聯名國潮IP推出的限定款,在Z世代群體中引發社交裂變。
這種“產品即場景”的思維,使其冷飲業務連續30年領跑行業,去年也是實現營收、市場份額“雙第一”。
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新品收入占比超15%,2025年其在口感革新、功能營養突破、消費場景創新等維度持續加碼,系列新品受到市場好評。
國內業務板塊多點突破的同時,伊利海外業務同步高增,2024年海外業務的主要品類冷飲業務營收增長13%,海外嬰幼兒奶粉業務營收增長68%。
戰略錨點的乘數效應
“2025年將維持經營利潤率向好趨勢,實現9%的利潤率目標。”4月30日,伊利股份在年報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伊利股份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中國乳業轉型升級的深層邏輯,即通過“品質×創新×數智化”的乘數效應,逐漸構建起難以復制的全產業鏈護城河。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伊利股份的全品類矩陣生態化演進,離不開前瞻性的“一橫一縱”戰略布局。2025年,伊利重磅加碼功能性營養、乳深加工兩大戰略性布局,搶占產業價值高地。
在“一橫一縱”戰略布局推動下,橫向跨界的典型樣本已涌現出來。其與同仁堂的合作不是簡單的產品疊加,而是構建“中醫藥+乳制品”的協同創新體系。傳統中醫的養生智慧,搭載現代乳品的科技力量,品質與健康在這里交匯出新可能。舒化無乳糖猴頭菇牛奶上市第3個月實現300%的月增速,驗證了藥食同源產品的市場潛力。
縱向延伸方面,伊利在全球擁有15個研發中心,匯聚全球頂尖科研人才,專注乳制品創新研發與成果轉化。
在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二期工程近期開工,奶酪智造標桿基地三期項目今年也將建成投產,這標志著企業正從產品創新轉向基礎研究突破。
系列乳深加工項目的落地,將解決原制奶酪一直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從“一杯奶”到“一塊酪”,伊利試圖徹底打通從原奶到深加工產品的完整生產鏈。
向新領域的橫向跨界,向產業鏈的縱向延伸,一步走進健康消費的未來主場,一步立于產業鏈價值的全球高地。“一橫一縱”間,在當前“擴內需、促消費”的時代語境下,以伊利股份為代表的中國乳業,新增長梯隊將加速崛起。
另外,數智化轉型已滲透到伊利的全產業鏈:牧場端,智慧管理系統使奶牛單產大大提升;生產端,AI質檢系統將產品不良率控制在極低級別;渠道端,智能分銷系統實現訂單快速送達。這種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效率提升,每年可為企業節約大筆的運營成本。
當下,在國家“大食物觀”政策指引下,乳制品正從營養補充品轉向基礎膳食構成。與此同時,我國人均奶類消費量遠低于全球和亞洲平均水平。這背后蘊藏著產業未來巨大的增量空間。
站在產業變革的臨界點,伊利股份的戰略布局已超越傳統乳企范疇。其正在以“品質×N”的乘數效應,演繹著中國消費龍頭進化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