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是齊國的賢相,很愛才。有一次,他在街上看到一個因負債被綁起來的人——越石父,相談之下,晏嬰發現他是個人才,立刻用自己的馬贖了他,招攬到了自己身邊,但后來晏嬰再也沒有去拜訪過他。
突然有一天,越石父表示要與晏嬰絕交,越石父說:“你以前不認識我,不知道我的才能,可以不重視我,但現在你知道我的才能,卻不聽我的想法,所以我要與你絕交。”晏嬰立即請越石父上坐,仔細傾聽他對國家政事的見解。
問題一:晏嬰贖了越石父是為了儲備人嗎嗎?
問題二:儲備人才是為了什么,備而不用是對人才的浪費;
問題三:人才也有保質期,放久了一樣會過期的。
眾所周知,商品有保質期,尤其是食品,一旦過期只能扔掉,只有在其保質期內才能充分體現其自身的最大價值.進而推之,人才的價值也是有時間因素制約的,只有在其保質期內即最佳使用周期內才能全面展現,深度釋放其實用效能和價值潛能。
那么人才的保質期有多久的,說說也許很可悲,我們知道化妝品一般可以存放二至三年,藥品基本上也有兩三年的保質期,食品半年左右總是可以的,人才呢?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一個大學生可以憑借他的在大學文憑在企業一呆就是幾十年,一直到退休,但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不注重知識更新也許兩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就要“過期”了,因此儲備人才是否適合企業的需要,對于儲備的人才需要什么樣的管理和培育,這是HR需要深入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