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母豬產后無乳會造成豬仔死亡,給豬場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了解母豬產后無乳的原因并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對豬仔的健康生長和豬場的經濟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圍繞母豬自身因素、飼養管理不善和疾病感染這三個主要的原因進行了研究分析。
隨著規?;B豬產業的發展,養豬場特別是集約化養豬場均采用自留種豬的方式進行養殖,但是其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母豬產后無乳、豬仔死亡率高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近年來母豬產后無乳癥的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造成的損失也比較嚴重。導致母豬產后無乳的原因較為復雜,母豬的品種、生產經歷、年齡等自身因素,飼養不善、環境、疾病感染等外界因素均在其列。預防母豬產后無乳可通過分析其原因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實現。
1 母豬產后無乳的原因
(1)母豬自身的因素。母豬自身的因素是導致母豬產后無乳的最直接原因。母豬的品種不同,產后泌乳能力也不一樣,通常外來品種比本地品種的母豬泌乳力弱;初次生產的母豬因為沒有生產經驗而非常容易緊張、不安、煩躁或者興奮,也會影響到母豬的泌乳功能;母豬的年齡過小,身體發育和乳腺功能還未成熟,或者年齡過大,身體機能下降,也是母豬產后無乳的主要致病因素;母豬在初生豬仔吮吸乳頭時感到劇烈疼痛而產生抵觸心理不愿進行哺乳等,這些母豬自身的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產后無乳。
(2)飼養管理不善。飼養管理不善是導致母豬產后無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是豬舍的建設不科學,選址不合理,豬舍無陽光照射,長期陰暗潮濕、通風不暢、周圍環境不佳、有噪音等對母豬的生長及生產影響很大,容易導致母豬產后無乳。二是飼料調配不合理,每次的飼喂量及飼喂的頻率不科學導致母豬營養失衡,母豬太瘦或者太肥都會影響生產及產后的泌乳。三是飼養過程中對母豬太粗暴或者母豬缺乏運動,因體質差導致分娩困難也會使母豬產后無乳。
(3)疾病感染。疾病感染也是導致母豬產后無乳的一大因素。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及溶血性鏈球菌等細菌感染,藍耳病、乙型腦炎、偽狂犬病、豬瘟,以及細小病毒感染引發的乳腺炎、急性子宮炎、傳染性繁殖障礙、產褥熱及腹瀉等疾病都會導致母豬產后無乳。
2 母豬產后無乳的預防措施
(1)加強母豬管理。當母豬留作種用時要選擇品種優良、泌乳力好的母豬;初次配種要在母豬身體和乳腺發育成熟時進行;配種后要做好母豬的產前、分娩及產后的各項護理消毒工作,對用作分娩的豬舍進行嚴格的消毒,對母豬的乳房、外陰和腹部做好消毒工作。如需人工助產,還要對工作人員進行消毒。
(2)加強飼養管理。保證飼料的質量,同時飼料的配制比例要科學合理,保證母豬每日攝入充足的營養物質,喂食頻率不能過于頻繁,也不能間隔時間太長,以1日3次為宜。早晚兩次喂食量可以多一些,中午可以少些。嚴格地控制母豬營養的攝入量,防止母豬營養不足過瘦或者營養過多太肥,造成分娩困難而導致產后無乳。
(3)加強環境管理。首先要科學合理地建造豬舍。在建造豬舍前,先對周圍環境進行勘察,避免周圍噪聲影響母豬。要確保選址合理、采光充足、通風性好。其次做好不同季節豬舍的溫度和濕度的調節。冬季需加強保暖,夏季要避免高溫濕熱。最后要做好豬舍的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每天都要清理豬舍的糞便,并進行消毒,保證母豬有干凈舒適的生產環境。
(4)加強病害預防。做好病害的預防控制工作也是預防母豬無乳的關鍵。要做好驅蟲工作,殺滅母豬體內寄生蟲可在飼料中混入伊維菌素或者芬苯達唑,殺滅母豬體外的寄生蟲可使用伊維菌素預混劑。母豬生產前1個星期可將復合電解多維素加上荊防敗毒散混在水中進行飼喂。在母豬產后要采取相關的消毒和抗感染措施,如生產后1天內注射鹽酸林可霉素復方注射液。
3 結語
母豬產后的泌乳能力關系到仔豬的成活率和豬場的效益,因此對母豬產后無乳的預防工作顯得十分重要。造成母豬產后無乳的主要原因有母豬自身的因素,也有飼養管理不善和疾病感染等因素。必須針對這幾個方面的原因采取加強飼養管理、環境管理及病害預控等措施,預防母豬產后無乳。
(馬玉蓮 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黑河中心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