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狂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種家畜和野生動物感染的急性傳染病,其能夠引起懷孕母豬流產、死胎,公豬精液質量下降乃至絕育,新生豬大量死亡,育肥豬呼吸困難增長停滯,是危害全球養豬業的重大傳染病之一。偽狂犬病毒是高度潛伏感染的病毒,而且這種潛伏往往可以因機體內外環境變化的應激刺激而引發。偽狂犬病毒也可以對羊群的生長造成嚴重危害,主要癥狀可見高燒、奇癢、腦脊髓炎等,其能夠引起羊只大量死亡,綿陽病程較短,大多數在一天內死亡,山羊病程較長達2~3天。羊只染病往往以接觸帶毒的豬、鼠、昆蟲等而感染,相鄰不遠的豬群、羊群往往能夠相互感染。
豬偽狂犬病對各個階段的豬群都有危害,尤以對仔豬的危害更大。臨床上患病15日齡內仔豬往往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神經癥狀,如昏睡、哀鳴、嘔吐、拉稀、體溫上升至41℃以上、精神極度萎頓、發抖、運動不協調、痙攣、嘔吐、腹瀉,極少康復。發病急迫,可在短時間內造成仔豬大量死亡,嚴重的可達100%。斷奶仔豬感染偽狂犬病毒,發病率較低日齡仔豬低,死亡率在15%左右,主要表現為神經癥狀、拉稀和嘔吐等。成年豬一般為隱性感染,若有癥狀也很輕微,易于康復。主要表現為發熱、精神沉郁,有些病豬嘔吐、咳嗽,一般于4~8天內完全康復。
病豬橫臥于地,作“劃船”狀動作,懷孕母豬可發生流產、產木乃伊胎兒或死胎,其中以死胎為主,無論是頭胎母豬還是經產母豬都可發病,而且沒有嚴格的季節性,但以冬末春初多發。剖檢主要是腎臟布滿針尖樣出血點,有時見到肺水腫、腦膜表面充血和出血。
羊偽狂犬病的平均潛伏期為3~6天,患病羊體溫升高,呼吸加快,目光呆滯,肌肉震顫,劇癢,常用前肢或在硬物上摩擦患病部位并發出凄慘叫聲,病羊煩躁不安,鳴叫,轉圈,運動失調,最后死亡。在臨床上單獨的豬或羊感染偽狂犬病都比較常見,但是豬、羊混合感染的病例比較少見。本文介紹一例豬羊混合感染的病例,以供大家參考。
12月初,一養羊戶飼養的羊出現了死亡現象,病羊主要表現為身體發癢,不停地蹭墻,致使部分身體部位羊毛脫落,甚至出血,用前肢不停地擊打鼻、唇等處;體溫升高至40℃左右,基本不食,臥地不起,出現神經癥狀;流淚,有鼻液流出。接診初期懷疑為羊癢病,但是癢病并不會導致體溫升高,故排除;懷疑為李氏桿菌病,但是李氏桿菌并不會引起發癢,故排除;懷疑為小反芻獸疫,但是小反芻獸疫也不會導致瘙癢,故排除;懷疑為寄生蟲和細菌混合感染,但是病羊毛中未檢出寄生蟲,皮膚上未見蟲道,以感冒治療但發燒、流鼻涕等癥狀均未見好轉,故也排除。
在調查過程中,得知病羊發病前該場戶的看家狗突然死亡,狗死亡前表現為體溫升高、流口水、四肢畫圈和怕水等癥狀,疑似狂犬病。同時,與該養羊場相鄰的養豬場出現了剛出生的仔豬大規模死亡的情況,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拉稀、發抖、運動不協調、流涎、頸部肌肉僵硬、四肢劃水樣運動,最后昏迷死亡。
該場母豬出現過流產現象,并且有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等現象發生。剖檢發現病豬腎臟有出血點,采集肺臟、淋巴結、脾臟、大腦和腎臟等樣品進行PCR病原學檢測,結果呈偽狂犬病陽性。由此我們聯想到該羊場的羊只可能由于感染了偽狂犬病毒而致病。現場觀察了解到,兩個養殖場之間僅有一條小路間隔,而且兩個養殖場墻壁上都有鼠洞,由此我們懷疑是老鼠導致了偽狂犬病在羊場和豬場之間的傳播。所以針對偽狂犬對該養羊場的羊進行治療,羊只死亡情況得到緩解,并逐步治愈。同時對該豬場和羊場加強滅鼠工作,防止老鼠在兩場之間穿梭而傳播疾病,并對豬和羊緊急注射偽狂犬疫苗。
當前,偽狂犬病毒對豬場的危害僅次于豬瘟,每年都能給養殖場戶帶來巨大損失,這不僅在于偽狂犬病毒能造成仔豬大規模死亡和母豬流產等,更在于其能夠損害動物的免疫系統,導致動物免疫力下降,最后并發其他疾病而死亡。最近有越來越多的羊等其他動物感染偽狂犬病毒的報道,證實消滅偽狂犬病毒是一場艱苦的戰役。
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的控制偽狂犬病毒的傳播、發生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個別有條件的豬場可以嘗試偽狂犬病毒的凈化工作,這就要求豬場有足夠的技術實力、足夠的耐心和持續幾年的功夫來做這項工作。偽狂犬病毒凈化工作的技術路線并不復雜,就是在不免疫偽狂犬疫苗的情況下,持續地進行監測,發現陽性豬只就予以處置,尤其是對于種用公豬和繁殖母豬,尤其需要如此。作為凈化工作的保障,生物安全工作必須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比如控制環境衛生,注重消毒,消滅可以傳播病毒的昆蟲、鼠類等生物,安裝驅鳥設備,豬場工作人員在入場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隔離后方能進場等等,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完成偽狂犬病毒的凈化工作。消滅偽狂犬病雖難,但是控制偽狂犬病毒卻一點也不難,目前各大疫苗廠商基本上都有針對豬、羊的疫苗面世,只要我們科學免疫、注重養殖場的生物安全、消滅老鼠等傳播媒介,就一定能將該病控制。
(魯毅、劉海林、朱方兵 河南省新鄉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