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畜禽飼養仍然是小規模、大群體,農村飼養量居多,為了做好飼養及養殖后的防疫、污染處理等問題,需要政府和養殖者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改變農村養殖的污染現狀。
農村的土地資源廣闊,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人口密度相對較小,嘈雜音污染少,適合畜禽類的養殖。農村開展養殖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養殖者可以自己種植或是低價采購畜禽飼料,另外還可采用套養,如豬和魚一起養殖,雞和板栗一起套種養。盡管畜禽類方面的養殖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因為我國這方面的技術研究起步較晚,所以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些差距表現在醫學與疫苗技術等方面。此外,很多農村養殖者由于專業素質不高,盡管有資源方面的優勢,但也很難進行合理的利用。同時養殖業所產生的大量廢棄物的排放,給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鑒于此,開展農村畜禽養殖管理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針對農村養殖場、畜禽類病毒疫苗、典型病的防治和環境污染等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1 養殖場建設與衛生
養殖場應該建在遠離工廠、居民生活區及比較嘈雜的地方,科學設計養殖場的結構和布局,適當調整養殖規模,合理調配養殖密度。同時要完善相關配套設施設備,包括照明、消毒和消防等設施,還要設立醫務室、隔離室、觀察室、發酵池、消毒池和飲水池,還必須要有排泄物和污水處理的地方。
2 畜禽類病毒的疫病及典型病的防治
在養殖過程中動物患病很難被及時發現,因此需要養殖者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不同季節、不同時間采取不同的預防措施,同時加強免疫,防治疫病的爆發和流行。尤其在某些病毒高發的季節,應該提前給畜禽類注射相應的預防疫苗。一般來說,畜禽類的病毒都是來勢洶洶的,在早期一般很難發現,當疾病爆發時再進行治療,不僅資金消耗大,效果也不明顯,而如果提前采取預防的措施則能夠大大降低成本,增加養殖經濟效益。
當前不管動物疾病防治工作做的多么完善,也很難避免畜禽疾病的發生和群體疾病的蔓延,因此養殖區一定要有醫療室和獸醫人員,能夠對一些常見的動物疾病進行治療,例如腸炎和腹瀉等。
3 畜禽養殖污染的處理
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糞便、廢棄物、醫療廢棄物及污水等,很多養殖場戶對這些廢物不加處理直接排放,日積月累對農村的環境、土壤和水源造成了嚴重污染。加之大多數村民的環保意識不高,對這些污染未采取任何有效防治措施,使得農村土壤、水源及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劇。為了解決好這一嚴重的問題,養殖戶應該建立廢物處理設施,把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物經過生物處理,如建立沼氣池,變成可以利用的有機物質。與此同時,政府要大力推廣健康養殖,加大監督力度和宣傳力度,引導養殖戶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并設立相關補貼項目,解決好養殖污染問題。
4 基于事實的觀測
現實中我們可以從畜禽的舉動中觀測出許多有用的信息。舉例來說,如果發現動物不吃飼料,說明可能已經患病,只是還沒有病理表現,不易被發現。但是經過細心觀察后,還是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并根據掌握的情況,結合動物的表現對癥下藥。否則等到病情明顯的時候,再采取相關措施則為時已晚,不但影響了治療效果,還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其實很多疾病在發病之前都有一些征兆,并非到發作的時候才可被發現,這就需要養殖者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和防患意識,在生產過程中細心觀察,精心飼養。
(王淑珍 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新政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