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新城疫是一種接觸性、敗血性傳染病,在鴿群中有時呈流行性爆發,有時則零星發生。病鴿下痢、震顫,單側或雙側性腿麻痹,后期病鴿頭頸歪斜,死亡率20%~80%。該病的病原是鴿Ⅰ型副黏病毒,與雞新城疫病毒相類似。不同年齡、品種的鴿都易感染,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感染途徑是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統和眼結膜創傷,接觸感染是導致發病的主要原因。現將一起信鴿發生新城疫的診治介紹如下。
1 發病情況及臨床癥狀
建甌市某鄉鎮養殖戶飼養信鴿400多羽,2015年11月9日有小部分信鴿出現精神不振、食量減少、排綠色和黃白色糞便等癥狀,3天后開始出現死亡,第5天死亡增加到5羽,信鴿養殖戶前來求診。據了解,該信鴿未免疫新城疫與鴿禽型副黏病毒滅活疫苗。病鴿體溫升高,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飲水量增加,羽毛松亂無光澤,垂頭縮頸,翅膀松散或下垂。眼半閉或全閉,眼睛膜或眼球發炎,鼻有分泌物,糞便稀薄,先呈黃白色后期轉為綠色。有的有神經癥狀,頭頸扭曲,頭向后仰。有的信鴿表面正常,但飛行難以自控。
2 剖檢病變及實驗室診斷
病鴿明顯脫水,眼睛下陷,皮膚及脛部干皺,羽毛尤其肛周及后腹區羽毛常粘有黃綠色或污綠色稀糞。胸肌呈暗紅色,腸道有充血、出血,胰腺灰白色壞死,法氏囊腫大,肝腫大、斑狀出血,脾有淤血斑,胰腺色澤不均及有充血斑。腺胃、肌胃交界處條紋狀出血,腺乳頭有出血點,肌胃角質層下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小腸漿膜充血,心冠狀溝及心肌間小點狀出血。無菌采取病死信鴿肝臟組織涂片鏡檢,沒有發現細菌。取上述組織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基,置37℃恒溫箱中培養48小時,結果沒有細菌生長。采集發病信鴿血樣10份進行鴿新城疫病原監測卡,監測結果7份陽性。采集同群假定健康信鴿血樣10份進行新城疫抗體監測,10份全部陰性。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病變和實驗室診斷結果,診斷為鴿新城疫。
3 治療及體會
對發病鴿立即隔離,迅速淘汰。全棚進行徹底清掃,保證每天2次,并及時對病死鴿、糞便等排泄物立即深埋無害化處理。對鴿舍、用具、窩巢用碘酒徹底消毒,連續7天。全場信鴿用新城疫克隆C30株疫苗進行緊急免疫接種,用黃芪多糖注射液稀釋飲水,每鴿疫苗用量2.5羽份。全場用黃芪多糖和多維飲水,連用7天。5天后鴿群沒有再出現死亡現象,出現臨床癥狀的信鴿癥狀也逐漸減輕,疫情得到控制。7天后全群信鴿采食正常,精神狀態良好,痊愈。
鴿新城疫是危害養鴿業最大的疾病,必須加強飼養管理,培養健康的鴿群以提高抵抗力。對鴿舍要及時清掃,保持通風干燥,定期進行消毒。要定期做好鴿群新城疫抗體水平的監測工作,確保鴿群始終處于有效的免疫保護狀態。
(蘇火林 福建省建甌市南雅畜牧獸醫站;張彩蘭、葉文貴 福建省建甌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