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Q:近期公司的銷售量不斷提升,是否對未來兩年的具體業績指標進行規劃?
A:1、出欄目標:2021年預計出欄生豬2,500萬頭,具體以年報披露為準。2、成本目標: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自產仔豬育肥成本為20.09元/KG,預計2020年底降至18-19元/KG,2021年底自產仔豬育肥目標成本約16元/KG。主要驅動成本下降的因素為自產仔豬育肥成績的提升、母豬生產效率的快速恢復、明年出欄量快速提升的規模效益導致成本的攤薄及防疫成本的下降等。
Q:公司明年對業績的考核主要是成本指標么?
A:公司確實更多考核的是成本和數量。因豬價沒有辦法鎖定,公司對業務一線管理層并不考核利潤,會對成本進行嚴格考核。從設立明確的成本目標,到拆分細化至各個成本環節,到跟蹤每個環節的成本及最終的綜合完全成本,都會制定嚴格的考核方案和相應的獎懲措施。在量上,也會細化到每個環節的經營指標來嚴格考核和獎懲,并內部進行分享和優化。而對銷售的考核,則會根據市場情況來進行合理評估,要求深度分析市場的價量并優于市場進行銷售。對于公司層面的高層管理者,則是會全方面進行考核,包括利潤的。
Q:明年的生豬的出欄節奏如何?
A:應該在下半年集中出欄。預計明年在5、6月份會有較大突破,上半年的出欄數會逐步上升,一季度可能還是低谷。
Q:明年豬價是怎么判斷的?
A:我們比較保守的預計是全年均價維持在22-24元/公斤左右。在非瘟常態化下,業內會根據價格預期波動而采取相應的配種和出欄的調整措施,豬價也會不斷地因這些情況而進行一定范圍內的波動。行業內對豬價預期也是悲觀和樂觀交替,而非瘟疫情如果有反復的情況下,可能均價會更高。
Q:由于母豬產能的較快上升,市場普遍對仔豬價格有一個下跌的預期,公司目前仔豬的銷售占比較高,未來是否會對銷售結構進行調整?
A:公司預計明年仔豬價格下降快于肥豬價格下降,因此目前計劃明年的出欄將以肥豬為主,但是公司也會根據市場行情進行調節。公司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銷售體系來根據市場行情、產能以及出欄計劃動態調整銷售結構。
Q:公司由于經常采用租賃廠房的方法,歷史上的資本開支并不高,未來兩年的資本開支計劃如何?
A:預計資金開支會加大,主要是今年的繁殖欄舍的產能大部分完成,當前及明年將加快發展自建育肥欄舍產能。公司今年在既要快速發展又要快速恢復生產成績的背景下,制定了一系列戰略計劃。第一是由從外部快速引進原種與二元母豬;第二是將資源向農戶以及新員工傾斜,以留住優質農戶和培養后備力量;第三是加大南方的土地儲備,持續推進產銷區布局;第四是加快育肥產能建設和進一步優化母豬體系。
Q:公司目前能繁母豬規模情況?
A:截至10月底,公司有110萬頭能繁母豬和90萬頭后備母豬。
Q:之前外購的二元母豬和三元母豬是否到了需要更替的時間?
A:經過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被動淘汰以及二三季度對生產效能不足的母豬的主動淘汰,今年10月底,三元母豬占比已降到22%。公司后續將以生產效能為標準對母豬進行進一步優化。
Q:現在我們能夠保證一個豬場的存活率是多少?
A:現在公司育肥和生物防控已經是行業標桿,育肥端存活率92%以上,養大豬戰略得到有效落地執行,能養好豬,也就能繼續上規模。養豬分前端和后端,前端是繁殖端,后端是育肥端,現在公司育肥端已經做得不錯,前端繁殖也在進一步恢復,這點可以從母豬的數量和質量看出來。今年公司也從國外引種到位了6720頭優質種豬,繼續強化公司的種豬育種體系。
Q:現在跟機構交流下來,大家對量和成本哪個關注的更多?
A:現在的機構更多關注長期行業的演變及未來產業格局,更多地關注企業近幾年對于行業格局變化的判斷,能否抓住目前的歷史機遇,完成跨越式的成長,建立競爭優勢,甚至實現戰略和業務模式的突破。具體豬價方面,反而探討的不多,我們交流的很多機構對明年的豬價并不悲觀,都理解行業整體產能恢復并不容易。
Q:目前市場反映北方的疫情比較嚴重,從公司的角度來看如何?
A:正常情況下,北方的冬天對于豬產業會造成一定影響。歷年來,除了非瘟的影響之外,仔豬腹瀉仍是一個較大的問題,但是公司認為頭部企業在控制疫情及仔豬腹瀉等方面優勢較為明顯。
Q:公司產能主要布局在南部,自中南六省全面禁止外地生豬調入后,公司的經營會遭受什么樣的影響?公司是否有在中南地區進行屠宰產能的戰略部署?
A:預計政策影響較小,目前公司的產銷活動主要在同地區進行,南方銷區較多。較少進行類似北豬南調的大跨度運輸。公司在中南這樣的高價區會進行全產業鏈的提前布局,完善飼料、種豬、母豬、屠宰等相應的配套業務,但并非每一塊配套業務都將立即建廠投產。
Q:公司怎么看待最近的玉米行情?
A:公司判斷玉米的供給壓力沒有傳言的那么緊張,需求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迅速增長。玉米、豆粕價格的上漲,是全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對于公司來說,我們已經從去年起提前進行了布局,充分利用規模優勢及已經建立的長期可持續的原料供應渠道,比如,玉米和中糧等公司合作直接在東北建立收儲基地,穩定原料品質及價格來平滑周期影響。
Q:隨著新董事長林峰的上任,公司有什么變化?是否會做出一些調整?
A:主要的變化是人才引進、培養的變化以及隨之帶來的組織體系的變化。公司業務運營體系經過過去多年已經打磨的比較有效了,也具備不斷自我優化的能力。而公司接下來的戰略升級和業務增長,人才至關重要。所以,林峰總非常重視人才。公司在自身積極探索基礎上,在多家著名相關咨詢公司的協助下,不斷優化和完善優秀人才的招聘、管理、考核、激勵等方面。林峰總自己也親自帶著幾個高潛力的優秀大學畢業生/管理培訓生。對人才的重視是上級直接影響下級的,是一種文化和組織體系的建立。公司現在非常重視人才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最底層一線人才,我覺得這是公司現在非常大的一個變化。對應的,公司也做了幾方面的調整:
1)經營方面:今年整個公司都在進行調整,突出表現是戰略制定及執行力。
2)人才梯隊:公司員工自去年2萬余人增加至今年的4萬余人。特別是大量新招聘大學生,作為公司重點培養對象,對新聘大學生有120天和180天的不同培養計劃。“120計劃”要求新人120天后取得公司上崗認證,有成為分場場長的資質。“180計劃”的前30天學習公司基本文化以及養豬知識,之后60天跟隨一對一帶教師傅學習包括營養、防疫、保健、環控等的專業知識,最后90天進行管理實操學習,包括物資調配、人員協調、生產計劃追蹤、成本控制、指標執行等,并在輪崗之后進行競聘,競聘成功者升任分場長。自去年起,完成“180計劃”和“120計劃”的新人已經有30-40%的競聘成為分場長,10%的優秀大學生已經成為場長助理。
3)育肥布局:公司預計明年“得育肥者得天下”,而育肥的兩大難題一個是育肥產能,另一個是育肥人才。就育肥產能而言,公司自今年三季度底到四季度都在提升自繁自養育肥產能,直到明年一二季度,育肥產能都是重點工作。目前公司的“公司+農戶”和自育肥的產能配比是6:4,明年年底希望能夠將產能配比調整到4:6。就育肥人才而言,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未來能夠擁有大量養豬經驗人才的企業將會脫穎而出。
Q:現在公司的師徒體系是怎樣的?
A:在公司,傳統的師傅帶教培養徒弟的體系已經和現代企業管理及人才考核激勵機制得到了很好的結合。第一,師傅培養徒弟的過程和結果可以體現在考核中;第二,徒弟如果排名靠前,師傅也會獲得獎勵。很多人才體系已經在實踐中不斷改變和優化,在組織架構上也可以看出來,我們的人力資源現在是林峰總直接管理,人力資源副總裁或者總監的待遇是超過同級別的業務板塊管理層的,對于業務一線的管理層,也考核和激勵他們對于人才培養的過程和結果,所以重視人才培養已經形成了公司的文化,體現在在組織架構和員工考核激勵中,公司人才培養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