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我國生豬產業發展出現諸多不確定性。受俄烏戰爭的影響,全球糧食價格持續走高,生豬養殖成本持續升高。進入1季度,我國出現多點疫情反彈,各地防疫管控措施對餐飲業和旅游業造成嚴重影響,疊加傳統豬肉消費淡季,生豬市場消費進一步疲軟。政府部門陸續出臺了多項影響生豬產業發展的政策。2月份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穩定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穩定基礎產能,防止生豬生產大起大落。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連同相關部門在2月開啟凍豬肉儲備調控機制,與生豬產能調控協同發力,穩住生豬產能,防止豬價出現大幅下降。此外,由于國內豬肉供過于求,豬價持續走低,國家恢復了豬肉關稅,此項政策有利于緩解國內豬價下跌的態勢。本文對2022年以來我國生豬產業的發展情況做一總結,并結合國家政策及當前市場形勢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1 2022年1季度我國生豬市場主要特征
1.1 生豬價格觸底反彈
2022年1季度,我國生豬、豬肉價格仍然低迷,養豬企業繼續虧損。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2022年1—3月生豬價格分別為15.79、14.06、12.81元/kg(圖1),平均價格14.07元/kg(表1),比2021年4季度下降12.28%。總體上看,2022年1—4月,全國生豬價格連續11周回落下降,至3月第4周觸底(12.52元/kg)之后,開始持續反彈,至4月第4周,生豬價格達到14.46元/kg,反彈幅度達到15.50%。盡管生豬價格有所反彈,但仍在底部區域,生豬養殖企業依然嚴重虧損,但終歸開始出現積極向好信號。隨著疫情有效控制,豬肉消費市場逐步復蘇,生豬價格或將進一步反彈。


2021年玉米、豆粕、生豬飼料價格與往年相比有較大幅度提升,平均價格處于近5年的最高位。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2022年1季度育肥豬配合飼料平均價格為3.72元/kg(表2),環比上升2.2%,同比上升3.63%;豆粕平均價格為4.19元/kg,環比上升9.69%,同比上升10.55%。從2022年1—4月玉米價格變化情況來看,受俄烏戰爭影響,3—4月玉米價格呈現上升態勢。總體來看,生豬養殖業飼料成本壓力增大趨勢明顯,養殖利潤縮水。此外受國際形勢、南美干旱天氣等影響,預計未來飼料價格或將繼續上漲。

豬糧比是衡量生豬養殖利潤的指標。豬糧比為5左右時,生豬養殖基本處于盈虧平衡點,豬糧比越高則養殖利潤越好,反之則越差。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22年1季度平均豬糧比為3.83,與2021年1季度的8.96相比下降幅度為57%;與2021年第4季度的4.41相比,下降幅度為13%,是2018年8月非洲豬瘟發生以來的最低點(圖2)。

1.4 生豬產能去化緩慢
2022年第1季度,生豬業產能去化持續推進。2021年12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4329萬頭,2022年1月份降至4290萬頭,截至2022年3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185萬頭,同比下降3.1%(表3)。總體來看,2022年1季度,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幅度并不大,去產能趨勢相較于2021年下半年有所放緩。

2.1 生豬產能逐步得到合理調控
2021年9月23日農業農村部出臺了《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確定了能繁母豬作為生豬市場的調控指標,穩定能繁母豬的存欄量變動保持在合理區間,進而保障仔豬生產、生豬市場供應以及豬肉價格的穩定。該方案設定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穩定在4100萬頭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萬頭,并設計了分級建立產能調控基地等具體調控模式。隨著中央一號文件的落實,2022年以穩定能繁母豬存欄量為目標的生豬產能調控機制將不斷落實,進而保障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提升豬肉供應安全保障能力。
根據農業農村部最新發布的數據,2021年第2季度末開始,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呈現持續下滑態勢,2022年3月份能繁母豬總量在4185萬頭,對于正常保有量4100萬頭來說仍然處于較高供應水平(圖3)。2021年年末至2022年第1季度能繁母豬去化速度放緩,預計會在5月回落至正常保有量水平區間。

根據全國各省統計局已公布的各省存欄數據,2021年年末,云貴川、兩湖等地存欄量同比增幅居全國前列,其中四川省在2021年年末一躍成為全國生豬出欄第一、存欄第二大省,2022年3月存欄達到4065萬頭,相比2020年同期存欄的2987萬頭增長36.09%。目前生豬存欄排名前4的省份中,除傳統養殖大省河南以外,四川、湖南、云南省均是南方地區,3省存欄占全國存欄總量達26%,非洲豬瘟發生之前的我國生豬生產向北方轉移的觀念已被徹底改變,為了減少生豬運輸可能帶來的疫情風險,靠近消費地進行生產是生豬養殖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2.3 生豬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
2022年1號文件再次強調非洲豬瘟防控的重要性。距離非洲豬瘟在我國首次暴發流行已接近4年,雖然大部分養豬人掌握了成熟的防控方案,但生物安全防控仍然有不足之處。當前,我國生豬生產效率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并且這個差距主要體現在育種技術上。如圖5所示,我國PSY值為17.0,在主要生豬生產國中我國的PSY值是唯一低于20的國家,而歐美國家當中美國的PSY值為25.5,最高的丹麥PSY值達到31.3,差距明顯。

2.4 擺脫進口比重較高的局面
最近10年,我國豬肉進口量的增長趨勢比較明顯,進口依賴程度有所上升,尤其在2020年,我國在鮮冷凍豬肉的進口量上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的439萬t,加上凍豬雜碎進口量的127萬t,進口豬肉制品的量達到了國內豬肉產量的14%(表4)。


近期,國內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因疫情防控要求,商場、餐飲等地關閉,工廠停工、學校停課,大批量采購減少、多地高速公路封閉。疫情將對豬肉運輸及消費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我國疫情防控體系健全,因此疫情對生豬市場的影響有限。目前生豬價格已經到了底部,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較低。
飼料價格的波動主要受玉米和豆粕價格高騰的影響。3月以來俄烏沖突造成國際玉米、大豆價格上漲,國內價格也隨之高騰。烏克蘭是世界主要玉米出口國,也是我國玉米主要進口國家,戰爭使得烏克蘭玉米種植受到嚴重影響,從而使得國內玉米供應端緊張。未來,飼料成本將持續走高的可能性較大,后期需持續關注烏克蘭局勢等國際因素對我國生豬產業的影響。
2022年上半年供給過剩的趨勢比較明顯,預計7月份以后,生豬供給的階段性過剩局面將會有所改善,下半年生豬市場整體形勢會有好轉。一方面可供應出欄生豬數量會隨著母豬存欄量的下降而下降,另一方面,8—10月份是豬肉需求較強的季節,預計生豬價格有上漲可能,但上漲空間將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