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希望又搞事情了。
一個是被投資者質疑凈利潤太可憐了,業績有點靠天吃飯,甚至有的投資者建議直接改名“永好集團”,引來董秘回懟。
另一個就是昨天的公告了。具體怎么回事,一起來看看。
在投資者心中,新希望一直有個外號叫“新絕望”,只因為在上一個周期,新希望虧的太慘了,虧的讓人有些絕望。
一個是業績:2021年凈虧損95.91億元,同比下降293.98%;
另一個是股價:自2020年9月2日創出42.2元新高之后便步入下行通道,到現在12.87元/股,總市值由高峰時1900億跌至現在的584億。
但好在至暗時刻已過。新希望由之前的大幅擴張到去年的大幅收縮再到今年的“向內調整”,能看得出新希望作出的改變。
反映到業績上,2022年半年報顯示,新希望上半年虧損41.1億元。雖然仍在虧損,但是由于一季度虧29億,所以二季度單季虧損12.4億,虧損已大幅收窄。
不過,新希望股價依舊不溫不火的,讓投資者很是頭疼:新希望一直讓人有預期,但終歸不落地,干脆改名好了。
(圖源:互動易)
對于股價還是不說罷了,但改名這個建議,董秘也是無語了,但是不回復又不好,索性就回了8個字:您好,感謝您的關注!
這不就就跟我們微信發“”的表情回復別人一模一樣啊。
另外,在互動平臺,還有投資者針對新希望飼料業務指出:“業績太可憐了”、“有種靠天吃飯的感覺”。
這董秘就沒法忍了,回復稱,公司飼料業務19年歸母凈利13.5億,21年16.5億,22年即便因處周期階段前三季度也有8.4億的利潤,這利潤放在同行也絕對是排在前列的,你說“太可憐”?
(圖源:互動易)
前面說到新希望自去年開始就大幅收縮,不再擴產,經營穩為上。
就在昨日,新希望公告,擬向參股公司成都天府興新鑫農牧(成都興城集團孫公司)出售11個在建豬場項目,交易金額合計9.26億元。
(圖源:新希望公告)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這11個項目合計實現營收4693.94萬元,對應的凈利潤為-3078.84萬元。
針對這筆交易,新希望稱,這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公司在生豬養殖優勢區域的產能布局,提升公司主營業務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據了解,今年11月3日,成都興城集團就與新希望控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重點圍繞農牧食品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此外,雙方子公司還計劃在年內成立生豬養殖合資公司,未來三年達到年出欄生豬340萬頭的規模,力爭做川渝地區農牧行業的龍頭企業。